对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机动车引导报废。 达到下列行驶里程的机动车,其所有人可以将机动车交售给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,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规定进行登记、拆解、销毁等处理,并将报废的机动车登记证书、号牌、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: (一)小、微型出租客运汽车行驶60万千米,中型出租客运汽车行驶50万千米,大型出租客运汽车行驶60万千米; (二)租赁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; (三)小型和中型教练载客汽车行驶50万千米,大型教练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; (四)公交客运汽车行驶40万千米; (五)其他小、微型营运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,中型营运载客汽车行驶50万千米,大型营运载客汽车行驶80万千米; (六)专用校车行驶 40万千米; (七)小、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大型非营运轿车行驶60万千米,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行驶50万千米,大型非营运载客汽车行驶60万千米; (八)微型载货汽车行驶50万千米,中、轻型载货汽车行驶60万千米,重型载货汽车(包括半挂牵引车和全挂牵引车)行驶70万千米,危险品运输载货汽车行驶40万千米,装用多缸发动机的低速货车行驶30万千米。
当一辆车达到报废标准,车主首先需要将车辆送至有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。在回收企业,工作人员会对车辆进行检查,核对车辆的品牌、型号、车架号、发动机号等关键信息,确保车辆信息与行驶证、登记证书一致。这一步至关重要,能防止非法车辆流入回收渠道。
随后,企业会对车辆进行拆解。拆解过程遵循严格规范,首先要拆除车辆的蓄电池、气囊等具有潜在危险的部件,以保障后续拆解工作的。接着,依次拆解发动机、变速器、前后桥等主要部件。拆解下来的零部件,根据其可再利用价值进行分类。对于能继续使用的零部件,如外观良好的车门、保险杠等,会进入再制造环节,通过修复、翻新等工艺使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后,重新进入市场流通。而对于无法再利用的金属、塑料等材料,则会被分别回收,进行熔炼、重塑等处理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完成拆解和分类后,回收企业会为车主开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,并协助车主到车管所办理车辆注销登记手续。车主凭借回收证明和注销手续,完成车辆报废的全部流程。整个回收流程旨在确保报废车辆得到妥善处理,既保障交通,又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。
报废车若得不到妥善处理,会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。首先,报废车辆的发动机、变速器等部件中残留大量废油,如机油、齿轮油、制动液等。在非法拆解或随意丢弃过程中,这些废油极易泄漏,渗入土壤,导致土壤污染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遭到破坏,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,使土地肥力下降,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,甚至无法耕种。
报废车回收企业的运营模式主要围绕车辆回收、拆解处理和资源销售三个核心环节展开。在车辆回收环节,企业一方面通过与保险公司、4S 店、二手车交易市场等建立合作关系,获取事故车、淘汰车等报废车辆资源。另一方面,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开展宣传推广活动,提高企业知名度,吸引车主主动送车。例如,通过建立企业官方网站、社交媒体账号等线上平台,发布回收政策、流程和价格等信息,方便车主查询;同时,在社区、停车场等地张贴海报、发放传单,进行线下宣传。